从黄铜时代到高温合金时代——高温合金发展历程

概述
高温合金是指在高温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性能的一类金属材料,具有高温强度、高温抗氧化和高温蠕变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航空、能源、化工等领域。本文将详细探究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、应用场景、性能特点及加工工艺。
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
20世纪初期,高温合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铜时代,当时人们在合金化黄铜中加入了镍和铬,提高了其耐腐蚀性和强度。随着航空工业和化工工业的发展,对高温合金的需求越来越大,20世纪30年代,奥斯汀和吉尔森制备出含铬量高达25%的镍基高温合金,在航空领域应用,一度成为高温合金的代表。20世纪50年代,钴基高温合金开始应用于气体涡轮发动机,具有较好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。70年代,超高温合金的出现,使得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可以达到1200℃。80年代,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,钛基、铝基高温合金相继问世,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。如今,高温合金已成为航空、石油、化工等领域的重要材料。
高温合金的应用场景
航空领域是高温合金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。高温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、涡轮、燃烧室及其他零部件的制造。高温合金的高温强度、高温抗氧化和高温蠕变等性能,使得发动机可以在极端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下正常工作,保证了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。
高温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加工工艺
高温合金具有高温强度、高温抗氧化和高温蠕变等特点。其中高温强度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强度的能力,主要与高温合金的成分和加工工艺有关。高温抗氧化是指在高温氧化和腐蚀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性,主要与高温合金中的铝、铬、钛等元素的含量有关。高温蠕变是指在高温下金属材料所受的变形,主要与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和变形速率有关。 高温合金的制造工艺包括熔化、铸造、锻造、热处理等。其中熔化工艺是高温合金制造的关键环节。熔化工艺包括真空感应熔化、电弧重熔、电子束熔化等。高温合金的制造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合金的成分和性质。
结论
高温合金是在高温下具有良好性能的金属材料,具有高温强度、高温抗氧化和高温蠕变等特点。高温合金在航空、石油、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高温合金的性能和加工工艺不断进步,将继续满足人们对金属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需求。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从黄铜时代到高温合金时代——高温合金发展历程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