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13-8Mo不同温度时效后高强度不锈钢的沉淀及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

原标题:分享:PH13-8Mo不同温度时效后高强度不锈钢的沉淀及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

张 良1、2、雍岐龙1、2、梁剑雄2、王长军2、杨志勇2

(1.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昆明 650093;2.北京 100081钢铁研究院特殊钢铁研究所)

摘要:将PH13G8Mo925℃固溶处理分别为510、540、550、565、595 ℃时效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时效后试验钢中沉淀相的类型和含量,以及沉淀相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.结果表明,在较低的温度时效后,试验钢中的沉淀相为六方结构M2C主要是中温时效后相对六方结构的 M2C、 面心立方M23C6 和 Ni3Al 以及体心立方结构 NiAl,高温时效后,体心立方 NiAl与 面心立方M23C6 沉淀相为主;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,沉淀相的含量逐渐增加,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,塑料韧性不断提高;时效过程中沉淀的第二相颗粒可以阻碍位错运动,从而提高试验钢的强度;试验钢为925 ℃固溶、540 ℃时效处理后可获得更佳的综合力学性能.

关键词:PH13G8Mo高强度不锈钢;及时处理;力学性能;沉淀相

中图分类号:TG142.71 文献标志码:A 文章编号:1000G3738(2017)03G0019G05

0 引 言

PH13G8Mo高强度不锈钢是一种典型的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度和硬度高,韧性、延性和耐腐蚀性[1],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、航空航天、航空、核能等机械部件[2-6].钢通常在固溶和及时处理后使用,这主要是由于时效过程中沉淀的细小而扩散的 NiAl相对位错起到钉扎作用,使钢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[7].

目前,国内针对 的人很少PH13G8Mo系统研究高强度不锈钢在不同时效处理后的沉淀相类型和形状,因此作者详细研究了 PH13G8Mo高强度不锈钢在不同温度下及时性后沉淀相的类型和含量,分析了相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,给出了更佳综合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.

1 样品制备及试验方法

试验钢采用双真空冶炼工艺冶炼,开坯后精炼成直径50mm 棒材的化学成分为0.037(质量分数/%)C,0.005Mn,12.3Cr,8.3Ni,1.2Al,2.3Mo,0.0006N.固溶及时处理后,固溶温度为925℃,保温1h,油冷,再在0℃保温1h;时效温度分别为510、540、550、565、595℃,空冷,每个时效温度下均保温4h.采 用 JEOLG2100F 型 高 分 透射 (HRTEM)试验钢中沉淀相的类型、形状和尺寸观察不同时效处理后,并采用 X 射线衍射技术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分析沉淀相的类型;采用OlympusGGX51型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后,测试钢的显微组织,腐蚀溶液为5%(体积分 ),三 氯 化 铁 +15% 盐 酸 +80% 水; PHILIPSAPDG10型 X 射线衍射仪(XRD)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;参考 GB/T228.1-20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**部分:室温试验方法 WE室温拉伸试验在G300液压拉伸试验机上进行,拉伸试样直径为5 mm;参考 GB/T229-2007?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?在JBNG300B 在 型冲击试验机上进行 室温 冲击 试验, 样品 的尺寸 为10mm×10mm×55mm,开 V 型缺口.

2 试验结果与讨论

2.1 不同温度时效后沉淀相的类型和含量

由图1可见,在510℃和540℃时效后,试验钢中的析出相对于六方结构 M2C;当时效温度上升到565 ℃当时, 从六方结构中沉淀出来M2C和面心立方M23C6、Ni3Al以及体心立方的 NiAl当时的时效温度 上升到 595 ℃ 时,分析 相为 面 心 立 方 M23C 6和体心立方结构 NiAl.同时,从表1可以看出,随着时间温度的升高,钢中的第二相颗粒逐渐从基体组织中沉淀,其质量分数不断提高,基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不断降低.

从图2可以看出,试验钢在540 ℃时效处理后沉淀 M2C相,经 EDS分析后可以知道相为 Mo2C,它的尺寸很小,大约是30nm.从图3可以看出,在565 ℃时效处理后,试验钢中的 M23C6 呈棒状分布,尺寸40nm 左右.从图4可以看出,在565 ℃时效处理后,试验钢中的 Ni3Al相 呈 球 状 分布,尺寸 10nm左右.

由图5可见,在595℃时效处理后,试验钢中颗粒尺寸较小的 NiAl球形弥散分布,尺寸为20nm 左右.

2.2 不同温度时效后的力学性能

固溶处理后,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为1120 MPa,屈服强度为730 MPa,断后伸长率为15%,断面收缩率为76%,冲击吸收能量为214J.

由图6(a)可见,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,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逐渐下降,从510开始℃时的1575MPa降低至595℃时的1104MPa;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,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逐渐下降,从510 开始℃时的1458 MPa降低至595 ℃时的908 MPa.同时,由图6(b)可见,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,试验钢的断后伸长率、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呈上升趋势,断后伸长率为510 ℃12.5%提高到595 ℃时的22%,

510 断面收缩率℃62%提高到595 ℃时的73%,510冲击吸收能量℃时的52J上升至595℃时的150J.

2.3 不同温度时效后残留奥氏体含量

从图7可以看出,保温时间相同(4h)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,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,从510开始℃5.47%增加到595℃时的27.81%.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温度的升高,奥氏体化转化温度越来越接近试验钢。由于镍的扩散逐渐加快,局部富集,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增加.

2.4 不同温度时效后的显微组织

从图8可以看出,经过不同温度的时效处理后,试验钢的基体组织为小板马氏体+少量残余奥氏体.

2.5 讨 论

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在540℃及时处理后,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高于固体溶解处理后的强度。主要原因是试验钢在及时处理后沉淀出小而分散的 M2C粒子,它起着沉淀强化的作用,从而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.不同类型的第二相粒子在不同的时间温度下沉淀,对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强度和塑性有很大的影响[8-10]. 由式(1)所示Orowan公式显示,当位错以绕过机制滑移到不可变形的第二相粒子时,第二相粒子对材料的强化效果和第二相粒子的尺寸d 与第二相粒子的体积分数成正比[11].试验钢中沉淀的第二相粒子尺寸为20nm 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强度.

式中:Δτ 强度增加;α 为常数;G 切变模量;b位错柏氏矢量; 是第二相粒子的体积分数;d 为第二相粒子的颗粒尺寸.

此外,第二相粒子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.有人给出了第二相粒子与材料塑性之间关系的理论公式[12]式(2).

式中:σ为真应力;k 为材料系数;ε为真应变. 由于试验钢中的沉淀相粒子小,分布分布分布分散,位错在其变形过程中不断在不变形的第二相粒子处产生位错圈,从而提高了试验钢的塑性. 随着时间温度的升高,试验钢中残留的奥氏体含量不断增加,使试验钢的冲击吸收能量不断增加 .试验钢含有大量的板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 奥氏体,奥 层 错 能 低于 层 错 能[13],使残余奥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,因此 马氏体板中的残余奥氏体可以提高试验钢 的韧性.

3 结 论

(1)时效温度从510 ℃升高至595 ℃, 试验钢中的沉淀相含量逐渐增加,试验钢的抗拉强度 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,但其塑性韧性呈上升趋势 ;固溶处理后540 ℃时效4h试验钢具有更佳的综合力学性能. (2)在510~595 ℃在时效过程中,试验钢中 起强化作用的沉淀相不同,低温(510 ℃和 540 ℃)在时效过程中,沉淀相主要是小的六方结构 M2C;在中温(565℃)时效过程中, 析出相对于六方 结构的 M2C、 面心立方M23C6、Ni3Al 以及体心立方结构 NiAl;在高温(595 ℃)时效过程中,析出相主要为 面心立方M23C 和立方结构NiAl.

(3)试验钢在及时性过程中沉淀的第二相颗粒可阻碍 位 错 运动 ,提高 试验 钢 的 屈 服强度;限时性过程 中 残余 奥 体 含量 增加 提高 .

(文章来源:材料与测试网-机械工程材料 > 2017年 > 3期 > pp.19)回搜狐多看看

责任编辑: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promaxsts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PH13-8Mo不同温度时效后高强度不锈钢的沉淀及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

发表评论

加载中~

加入本站VIP会员订阅计划,海量钢材知识免费查看

目前为止共有 3654 位**的VIP会员加入! 立刻加入VIP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