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Cr模具钢激光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分析

点击上方↑关注模具行业。
本文摘自2017年第7期模具行业
作者:任建华、杨晓良、黄浩、郑丽娟
(燕山大学)
40Cr模具钢是机械制造业应用更广泛的合金结构钢之一。经过质量调整处理后,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,可制造各种模具零件。但在工况恶劣的情况下,模具零件磨损严重,使用寿命大大缩短,通常需要40Cr传统的淬火、喷丸、渗氮等强化措施对模具零件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激光熔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,是一种表面强化方法,可以显著提高基体表面的耐磨性、耐腐蚀性、耐热性、耐氧化性和电气性能。激光熔化技术应用于40Cr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熔覆层可在模具钢表面制备,同时保留40Cr基体的强度和韧性,节省了有价值的金属材料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目前40年采用激光熔化技术Cr模具钢表面制备耐磨铁基熔覆层并对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
试验研究
测试材料和方法
试验基材为40Cr,淬火后在550 ℃表面硬度为32~38HRC,其合金元素成分(质量分数,%)如下:C:0.37~0.45,Si:0.17~0.37,Mn:0.5~0.8,Cr:0.8~1.1,Ni:≤0.030,P:≤0.035,S:≤0.035,Cu:≤0.030,其余为Fe。试验前,所有样品去除表面的油、锈和氧化物,然后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抛光,然后用无水乙醇和丙酮超声波清洗10min。熔覆金属粉为YSU化学成分(质量分数,%)为600:C:1.00,Si:0.30,Mn:0.30,Cr:14.0,Co:1.7,其余为Fe,粉末粒度为150~200目。
激光熔覆40000W半导体激光器,光斑为矩形光斑,大小为2.5mm×11.5mm,波长为0.976μm。熔覆工艺参数为:激光功率2500W、扫描速度350mm/min、搭接率为43.5%。
熔覆层的组织
图1 不同倍数下熔化层的显微组织
图1显示了金相显微镜下熔覆层不同倍数的微观组织,说明熔覆层质量好,组织致密。
由图1(a)可见,熔覆层分为3个部分:表面层、熔覆层中部和靠近结合区的熔覆层底部。靠近结合区白亮带区域主要为等轴胞状晶,并且掺杂着少量的柱状树枝晶,白亮带右边区域为热影响区,熔覆层的组织形态、排列方式主要与金属液相的流动(对流)有关。
熔化层与热影响区的组织完全不同。热影响区的组织相对较厚、单一,大部分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边形,主要是残留的奥氏体。在整个熔化过程中,热影响区淬火。在此过程中,由于冷却速度过快,部分合金元素进入热影响区,奥氏体没有时间发生马氏体变化,形成残留的奥氏体。热影响区的残留奥氏体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强度和韧性,缓解应力集中,防止裂纹源的产生和扩展,而熔化层的组织要小得多。
图1(b)和图1(c)在不同倍数下数下靠近白亮带的组织(
熔覆层XRD物相分析
图2 熔覆层XRD图谱
图2显示为熔覆层XRD图谱,由图2可见,熔覆层主要由Cr0.03Fe0.97、CoFe15.7、Cr-Fe和CrFe7C0.45等相组成。因为成分。C含量和Co含量增加,产生CrFe7C0.45和CoFe15.7等硬相,分散在熔覆层中,显著提高了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。
熔覆层显微硬度
图3 熔覆层的显微硬度
图3显示了熔覆层沿基材表面的硬度分布曲线,熔覆层厚度约为2mm,每两点之间的间距为0.2mm。从图3可以看出,熔覆层的更大硬度值出现在更外层的某个点(约距离熔覆层表面0.1mm),随着熔覆层越深,显微硬度呈下降趋势。当显微硬度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,会略有上升,然后硬度值会显著下降,更终会稳定值,即基底的硬度值。熔覆层的硬度值呈现上述分布趋势,是由于熔覆层表面与空气接触,在凝固过程中散热快,密度高,硬度高小,密度高,硬度高;沿熔覆层向内,过冷度相对较小,组织颗粒大,硬度相对较低。当熔覆层靠近基底时,大量的热量通过基底流失,从而增加硬度值。热影响区的硬度值也不同。熔覆层附近的硬度值大于基底附近的硬度值,整个热影响区的硬度值大于基底,因为在熔覆过程中,基底吸收了大量的热量,然后迅速冷却,发挥淬火作用,40Cr基材具有良好的淬透性,因此热影响区的硬度值大于基材的硬度值。熔覆层整体硬度值波动不大,说明熔覆层组织均匀,质量好。
40Cr由于合金粉末含有大量的合金粉末,表面熔覆层的硬度很高Cr元素,Cr与其他合金元素形成固素形成,再加上熔覆层快速凝固产生的细晶强化效果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熔覆层的硬度。基材的维氏硬度约为294HV,熔化层的平均微硬度为733.47HV,更大硬度值为767.42HV,更小值为705.12HV,熔覆层的硬度约为基材硬度的2.5倍。
熔覆层的耐磨性
耐磨试验对比试验采用高温止推圈摩擦辅助试验,试验中摩擦辅助材料淬火Cr12MoV,硬度约为60HRC,试验加载力为10000N,转速300r/min,加载时间为40min,试件分别为40个Cr基材,熔覆YSU600粉末熔覆试件。
40Cr基材磨损量大,达到0.0651g,相对摩擦因数为1.640,熔覆试件熔覆层磨损少,为0.0283g,其磨损量为40Cr基材的43.47%的摩擦副磨损为0.0314g,相对摩擦因数为0.901。
图4 摩擦因数-时间曲线图
图4显示了测试前1064年两个试件的摩擦因数-时间曲线图s在内部,试件的摩擦因数波动范围较大,熔覆试件的摩擦因数比40Cr基材的摩擦因数大;在随后的1064~2400s内,摩擦因数逐渐平稳,因为试验的前期属于摩擦跑合阶段,虽然试件表面用砂纸打磨过,但摩擦副和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仍较大,因而摩擦因数波动较大。随着试验的继续进行,接触表面粗糙度值降低,试件与摩擦副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,摩擦因数趋于平稳。40Cr摩擦因数约为0.37,熔覆试件熔覆层摩擦因数约为0.31。
野牛模具行业成立于1975年,是中国更早出版的模具专业期刊,是中国模具行业协会,在中国模具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主要报道各种模具先进技术和行业动态,是交流模具技术、传播模具信息、行业广告的理想平台。
《模具行业》杂志**的官方网站是中国模聚网(www.moulds.com.cn),杂志提交系统的链接是
请向发行部或0773致电订阅杂志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40Cr模具钢激光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分析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