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13热作模具钢连续冷却转换(CCT)曲线的研究

1 试验方法

试验用钢为 H13钢由棒材制成Φ6mm,长86mm 圆柱样品。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。

连续冷却实验Gleeble-1500D

模具钢价格

奥氏体化温度为1060℃?保温后依次按20 ℃/s、4 ℃/s、2 ℃/s、1 ℃/s、0?5 ℃/s、15℃/min、300℃/h、200℃/h、100℃/h 冷却转换速度不同,测量不同冷速下的膨胀曲线。

在膨胀曲线上确定相变温度Origin 计算机软件绘制成 H13钢连续冷却转换图。℃/s?加热温度为1060℃?保温时间为15min。H13钢在1060℃保温15min?奥氏体化可以完全溶解奥氏体中的碳化物C、Cr、Mo 等元素。

2  实验结果及分析

2.1  膨胀曲线和不同冷却速度的转变点

图1(a)为冷速20℃/s 膨胀曲线曲线有两个相当于相变温度652的明显变化点℃、262℃。

图1(b)为冷速4℃/s 膨胀曲线是试验中典型的膨胀曲线。从1060开始℃开始连续冷却到室温图只有一个拐点,说明发生了304相变℃?即马氏体点。

图1(c)为冷速15

模具钢价格

℃/min 膨胀曲线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拐点,温度分别为745℃、280℃。

用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,以便更好地确认组织的变化。硬度值见表2。

2.2 H13钢连续冷却转换图

    首先通过计算机分析碳化物的沉淀温度、珠光体转化的开始和结束点、珠光体转化的开始和结束温度、马氏体点等Origin 软件将其标记在以温度-时间为坐标的转换图上,得到如图2所示的连续冷却转换图,即 CCT 图。可以看出,珠光体分解温度区与贝氏体转化区之间有一个很宽的河湾区,珠光体与贝氏体转化区大大右移H13钢的TTT 图匹配。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可供参考。

2.3 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特征

从图2可以看出,冷却速度为20 ℃/s 到15℃/min之间时?从1060℃冷至20℃?都得到了马氏体组织。显然,钢奥氏体非常稳定。冷速1万℃/h 时?从1060℃冷至160℃?获得贝氏体 马氏体组织可能有残余奥氏体。冷速为300℃/h 晶界中可见少量贝氏体形成。

3  结论

(1) 采用 Gleeble-1500D 热模拟实验机测定H相变膨胀曲线 冷却速度不同Origin软件根据膨胀法原理绘制 H13钢连续冷却转换图(CCT 图)。

(2)观察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硬度和组织变化H13钢的TTT 图相匹配。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promaxsts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H13热作模具钢连续冷却转换(CCT)曲线的研究

发表评论

加载中~

加入本站VIP会员订阅计划,海量钢材知识免费查看

目前为止共有 3654 位**的VIP会员加入! 立刻加入VIP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