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-4 淬火回火引起的硬度变化

上一节提到,淬火温度越高,调质高速工具钢的硬度就越高,这是因为大量碳化物的沉积。
图1显示了从不同温度淬火的SKH57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。不管淬火温度如何,回火到 400°C 左右硬度会降低,但在较高温度下,硬度会增加,当回火到 550°C 左右时硬度会达到更大值。而且高速工具钢的更高回火硬度随着其硬化而高于高速工具钢,所以这种现象称为二次硬化。另外,淬火温度越高,数值越高,因为淬火温度越高,碳化物的固溶量越大,残余奥氏体(γR)的量也越大。即,伴随回火的二次硬化是软质γR分解为硬质马氏体,析出作为M 2C、Mo2W2
该M 2 C型二次碳化物的组织是六方的,如图2所示,是在常温平衡状态下不存在的碳化物。也就是说,只有高速工具钢在540~580℃左右回火时才会出现,对产品的耐磨性有贡献。但是,由于它在高温下是不稳定的碳化物,所以当回火温度升高到600℃或更高时,它会转变为稳定的M 6 C 。这样,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的碳化物称为过渡碳化物,它们非常细小,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。
如上所述,高速工具钢通过在540~580℃回火获得更大硬度,并在越来越低的温度下软化。然而,在高速工具钢的情况下,这种因回火温度而引起的硬度变化在实际产品中并未使用。就机械结构钢而言,即使回火温度发生变化,析出的碳化物也只是大小和形状发生变化,种类没有变化,因此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。但是,为了充分发挥高速工具钢的特性, M 2 C的存在是必要的,所以即使为了满足要求的硬度,也使用540~580℃范围以外的回火温度。在这种情况下,应随淬火温度调整回火温度,而不要改变它。
即使是构成元素成分相同的高速工具钢,二次硬化的程度也不同。例如,如图 3 所示,与 SKH57 相同成分的粉末高速钢的回火过渡曲线存在差异,它是熔融高速钢,很明显粉末高速钢具有较大程度的二次固化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其中所含碳化物大小的影响,这是由于粉末高速钢的碳化物非常细,通过淬火大量溶解。换言之,似乎获得了高硬度,因为沉积在粉末HSS中的硬质二次碳化物的量更高。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3-4 淬火回火引起的硬度变化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