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氏体化温度对4Cr5Mo2V热作模具钢耐磨性的影响

原标题:奥氏体化温度对4Cr5Mo2V热作模具钢耐磨性的影响

1 试验材料及方法

1.1 试验钢制备及热处理

20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kg/试验钢锭,退火后去除表面氧化皮和收缩孔;用天然气加热炉加热至1 240 ℃并保温2 h,三向锻炼至25 mm(厚)×55 mm(宽)钢条后球化退火。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。

表1 4Cr5Mo2V热作模具钢化学成分 ( 质量分数 )

在退火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试样上切取6个20 mm×20 mm×30 mm采用箱式电阻炉加热的小钢块,分别为960、980、1 000、1 020、1 040、1 060℃保温1 h组织观察后油淬,切割样品,测试硬度。然后在6个不同的淬火温度下统一4Cr5Mo2V600 热作模具钢试样℃二次回火,每次回火保温2 h,采集微组织形状,测量洛氏硬度。

1.2 试验方法

采用HR-150A洛氏硬度计测试淬火和回火样品的硬度,打磨每个样品,避免表面粗糙度对硬度测量的影响。每组样品测量6点,去除更高值和更低值后取平均值。砂纸抛光后,用4%硝酸酒精溶液侵蚀硬度样品,并用倒置三目金相显微镜4XCJX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。然后用超声波清洗金相样品,然后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用于组织表征FEI Quanta 250℃回火后的试样进行砂纸打磨后,采用UMT-3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常温摩擦磨损试验,试验载荷为50 N,转速为100 r/min,旋转直径为φ5 mm,摩擦副材料为氮化硅,使用VHK-600K数码显微镜和FEI Quanta 250扫描电镜观察磨损形状。

2 试验结果

2.1 奥氏体化温度与沉淀相质量分数的关系

由JmatPro软件计算的4Cr5Mo2V热作模具钢奥氏体化温度与沉淀相摩尔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。从图1可以看出,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4Cr5Mo2V热作模具钢M23C6型碳化物在600~830 ℃保持稳定,其质量分数为7.15当温度在830~850 ℃时,M23C6钢中型碳化物含量急剧下降;当温度为925 时℃时,M23C6完全消失在钢中。M6C钢中型碳化物的温度范围为600~800 ℃及820~970 ℃,MC型碳化物的温度范围为600~1 050 ℃。当奥氏体化温度在970 ℃只有难溶性MC和M23C6、M6C奥氏体中溶解型碳化物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溶性MC碳化物的溶解温度也是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完全奥氏体化温度。

图1 奥氏体化温度与沉淀相质量分数的关系

2.2 硬 度

由图2(a)可知,4Cr5Mo2V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热作模具钢的淬火硬度逐渐升高,在1 020 ℃淬火温度下的硬度峰值为58 HRC。由图2(b)可以看到4Cr5Mo2V热作模具钢在不同温度下淬火,然后在600 ℃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回火后的硬度也逐渐升高。

图2 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硬度随淬火温度而变化

2.3 微组织形状

由图3(a)可以看到4Cr5Mo2V热模钢经 1 020 ℃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,许多碳化物颗粒分布在每个板条上。3(b)中发现4Cr5Mo2V1 060 热模钢℃淬火后,奥氏体化基本完成,碳化物没有在马氏体基体上观察到。由于奥氏体化温度升高,板条马氏体比1 020 ℃淬火时更厚,结果与图1相同JmatPro碳化物溶解结果与软件计算相一致。

图3 4Cr5Mo2V1 020 热模钢℃及1 060 ℃淬火的回火SEM组织和能谱分析

从图4金相组织可以看出,960、980、1 000 ℃淬火并600 ℃回火后,4Cr5Mo2V热模钢金相组织晶界浑浊,由于淬火温度低,有大量的初生碳化物,影响晶界的清晰度。当淬火温度进一步升高到1 020、1 040、1 060 时℃晶界逐渐清晰,晶粒粗化,马氏体板条粗化。

图4 不同温度淬火600 ℃回火后的金相组织

2.4 摩擦系数和磨损量

由图5(a)、(b)可知,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摩擦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,一是跑合阶段[17],4Cr5Mo2V热作模具钢表面的微凸面与摩擦副接触,使摩擦系数急剧增加,然后是稳定阶段。摩擦产生的磨屑逐渐压实后,磨损趋于稳定。4Cr5Mo2V960、980、1 000、1 020、1 040、1 060℃淬火并600 ℃回火后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.35、0.4、0.52、0.32、0.22、0.6。

磨损是评价材料耐磨性的重要指标,图5(c)所示为不同淬火温度4Cr5Mo2V热模钢磨损量。5(c)可知,4Cr5Mo2V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,热作模具钢的磨损量逐渐减小。960 ℃淬火时,磨损量更大值为1.0 mg,在 1 060 ℃淬火时,更小磨损值为0.2 mg,即淬火温度升高,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耐磨性越好。

图5 4Cr5Mo2V热作模具钢经不同温度淬火600 ℃回火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

2.5 磨损表面形状

由图6中4Cr5Mo2V从热模具钢的超景深摩擦磨损形状可以看出,其摩擦磨损类型主要是粘附磨损和剥落磨损[18]。在摩擦磨损过程中,如图所示6(a)、(d)剥落层、图中的剥落层6(c)粘着磨损形成的磨损槽,图6(e)中间的附着物。根据图7,磨损表面有粘附磨损特性的塑性变形区,剥落的磨屑在载荷作用下来回移动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磨损表面出现深犁沟,形成剥落磨损,氧化物挤压到犁沟两侧,形成更致密的氧化层。这是由于在摩擦载荷的作用下,试验钢与摩擦副之间的滑动和滚动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,导致沿磨损方向的微裂纹膨胀导致微切割和犁沟的形成。微裂纹和微切割是材料磨损的主要因素[19-21],以磨屑的形式去除材料的磨损[22]。比较图7(a)~(c)可以发现4Cr5Mo2V1 020 热模钢℃淬火产生的剥层现象更严重,经1 040 ℃淬火次之,1 060 ℃淬火产生的剥层现象更轻。

图6 4Cr5Mo2V热作模具钢经不同温度淬火600 ℃回火后的摩擦磨数显微

图7 4Cr5Mo2V热作模具钢经不同温度淬火600 ℃回火后的摩擦磨损SEM形貌

3 讨 论

试验结果表明,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,不同类型的碳化物溶解在基体中,增强了固体溶解强化。试验钢的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,如图2所示。1 040 ℃继续升温时,碳化物溶解基体数量减少,奥氏体化进一步进行,残留奥氏体数量增加,晶粒粗大,导致板条马氏体粗化[23]。从图1可以看出,4Cr5Mo2V1 050 热作模具钢℃奥氏体完全化,即奥氏体完全化MC奥氏体完全融入型碳化物。MC型碳化物主要是富人V型碳化物,即VC[24]结合图1和图13(c)也证明了能谱分析MC富含型碳化物V碳化物VC。由图2(b)可以看出,试验钢在不同温度后,600 ℃由于淬火温度的升高,回火硬度增加4Cr5Mo2V在奥氏体化过程中,随着温度的升高,初级碳化物逐渐溶解在奥氏体中,消除了初级碳化物对二次碳化物沉淀的影响,增强了二次碳化物的沉淀强化和扩散强化效果,如图8所示,奥氏体完全融化后,无液相沉淀VC当回火后,它可以沉淀更多并扩散VC。

由图5(a)、(b)可知,4Cr5Mo2V 1 060 热作模具钢℃更大摩擦系数0.6,在1 040 ℃更小摩擦系数0.22。高摩擦系数是由于去除基体形成的颗粒状磨屑,不规则。嵌入基体后,增加摩擦阻力,增加摩擦系数。低摩擦系数是由于粘附磨损可以润滑,降低摩擦阻力,降低摩擦系数。5(c)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磨损量逐渐减少, 1 060 ℃淬火时的耐磨性更好,磨损量仍然是由较大的硬碳化物引起的微切割引起的。结合图1JmatPro软件计算结果,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奥氏体完全温度为1 050 ℃。即960、980、 1000、1 020、1 040、1 060℃淬火过程中,沉淀VC奥氏体化温度影响基体的持续固溶VC固溶/沉淀率如图8所示。奥氏体化后液相沉淀不溶碳化物VC的存在使得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耐磨性减弱。而研究表明回火析出的VC热稳定性高[24-26],磨损过程中不会粗化,使基体表面保持轻微磨损[27]。结合图2和图25(c)可以发现,硬度和耐磨性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,这与参考文献[28、29]的研究结果一致,即高材料表面硬度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。

图8VC固溶/沉淀对比

原作者:胡涛 吴日明 李方杰项少松 黄山

作者单位:1.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;2. 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promaxsts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奥氏体化温度对4Cr5Mo2V热作模具钢耐磨性的影响

发表评论

加载中~

加入本站VIP会员订阅计划,海量钢材知识免费查看

目前为止共有 3654 位**的VIP会员加入! 立刻加入VIP会员